中共蒲城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蒲城县监察委员会 主办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当代陕西》:蒲城破解熟人圈系列之执纪不因事小而“散光”
来源: 当代陕西        作者:徐旻和       发布时间:2019-01-28

执纪不因事小而“散光”

——不“大小统管”的执纪,就是对企图违纪者的纵容

抓早抓小,层层筑牢堤坝,防止要么是“好同志” 要么是“阶下囚”

2017年,蒲城县明察暗访片对尧山镇红兴村干部郭汉军入户包联帮扶不到位问题进行了曝光。

2018年5月2日回头检查时,再次发现贫困户史赵红家相关记实资料内容只记写到2017年12月21日。《工作记实手册》里的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未填写。

资料填写不规范、入户不及时、政策宣传不到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2017年底被一并汇总,形成一本14页的材料,在全县点名道姓通报曝光,10名科级干部受到处分。

一组数字背后,空前的规模和力度,折射的是蒲城县执纪理念的转变,“初不可轻犯,小不可轻视。在抓早抓小中维护纪律、斩齐队伍、优化政风、助推发展,使严管厚爱遍及‘树木’、覆盖‘森林’,让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群众。”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峰说,严的氛围是基础。


洛河风光    张天良 摄
查,民生底线

4月2日,县委举办十九大精神培训班,龙阳镇两名干部由他人替会,甚至替会人员还在玩“跳一跳”微信游戏。

6月23日,县纪委在暗访中发现,洛滨镇马湖村一豆制品厂,生产废水时不时偷排,周边群众有意见。

20188月,在蒲城县委全委会上,纪律作风明察暗访片如期上映。

30分钟的短片里,涵盖了大到脱贫领域、生态环保典型问题,小到某村路灯不亮的小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将作风建设中发现的问题一一摆上台面,让台下的干部红脸出汗。

暗访、夜访,让常态暗访与严肃曝光相结合,在街头巷尾、镇店集市都有纪检干部的身影。

2016年,蒲城县纪委聚焦惠农政策“落地”,围绕农村危房改造户、低保户、大病救助者等最困难的群体,开展“民生底线大访察”活动。

纪检监察干部进村入户,走街串巷,听群众诉求,查政策落实,接通了地气。

在和群众拉家常中,一些线索也随之浮出水面。

“你家三口人,二季度低保1980块钱,折子上的钱对不?”

“填表时,村上收过钱么?”

“人都不在了,咋还能领低保?”

“干部说,要先把卫生费交了,才能填表。”

从机关带着基础信息下去,从群众中揣着反映的问题回来。近两年,蒲城县纪检监察干部已访察群众3000余户,发现问题线索58条,65名基层干部被处分。

“一沓文件不如一次行动,这种直达末梢的执纪访察,在促进政策落实、作风转变等方面,其作用远远大于发个文件、开个会议等。”县纪委副书记杨晓岚告诉记者。

干部作风转变,群众最有发言权。

宣化村的许继科上个月要去民政部门补办结婚证,因为妻子生病不方便出门,许继科特别闹心。

老许想到十年前,因为孩子考学名字有差错想去公安部门盖个证明,来回跑了十几趟,工作人员不是要开会就是不知去向。“有一次去,领导说他要出门,我拽着车门说,我就搭个帐篷在你单位住下吧!”

没想到,这次办事却很顺利,工作人员得知他的情况,只需要镇、村给他出个证明,一次就办妥了。“过去常来办事不知道人哪去了,有时候来报账,会计门前拴个狗,你也不知道人在不在,现在干部们都有去向牌,啥时来,都方便了。”

民生底线访察,查的是小事,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蒲城县纪委更不放松。

在营商环境、生态环保等五个专项治理中,2018年已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28件,处分36人;查处损害生态环境问题35件,查处39人。

“因为咱在水库那一块养过羊,给村主任背了个处分。”直到现在,祥塬村的魏转民在谈到这件事时仍记忆犹新。“咱不能光顾着养羊挣钱,要是把水源污染了,咱就成了罪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这件事,魏转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说起生态环保领域的监督执纪工作,从检察院转隶担任县纪委常委的董强深有感触,就拿保护水源地来说,检查一趟,也能跑下几个“半马”。“县水源地一圈少说有10公里,县纪委要求我带上人主动到一线去,当初我们沿着水源地周边走了一圈又一圈,就是要看在保护范围内有没有搞畜禽养殖的。”只有把身子沉下去,才能让问题浮上来,董强准备过几天再去一趟,杀个“回马枪”。

这几天,在蒲城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门卫那里多了几个“常客”。

他们边翻看“车辆出入登记”和“来客登记本”,边询问着,“这个车牌应该是某单位的公车呀,一星期到你们厂子就来了三回?”

这几名“常客”不是别人,而是县纪委干部。

为打通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蒲城县纪委紧盯审批效率、服务质量、规范执法、干部作风。

蒲城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各窗口单位不定期查阅办理事项登记薄,并回访企业。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还成立了专项纪检监察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模拟群众办事等方式,摸实情、查线索,铲除问题滋生的土壤。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峰同志倾听群众声音
撤,完灯宴席

“2013年以前一月能办1000桌宴席,现在一个月能有100桌就不错了。不但席数缩水了,档次也降低不少。”兴隆饭店店总王斌算了笔账。

蒲城人好面子,生活讲究“仪式感”。

每年正月十五前,舅舅要给外甥送灯笼,直到孩子十二岁这年春节,家长一般会搞完灯宴,一是感恩舅家,二是也寄予孩子未来新期望。

完灯宴最火的时候,想预订好日子,先一年腊月就得准备。“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有七八家办事,一家就请二三十桌。”王斌说。

这本是亲戚间走动的暖心事,却演变成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闹心事,甚至成了管理服务对象也无奈参加的违心事。

“你随300,我就随500甚至上千,有时候一个月工资都不够随礼,钱包瘦得特别快。”县城工作人员想起那时的风气,苦不堪言。

如何破解一个地区长久存在的民风中存在的陋习,回归传统本来的意味,2015年,蒲城县率先拿这件常见小事开刀,铁面执纪狠刹“四风”。

把纪律挺在前面,县委对全体党员、公职人员、村“两委”成员等党员干部划出“硬框框”,严禁违规操办和参加完灯宴,并明确婚丧嫁娶事宜操办的范围、规格,实行事前摸排提醒、事中抽查监督、事后报告备案。

丑话说到当面。“我们提前摸排,春节期间治理完灯宴,高考结束治理升学宴,对有可能违规操办的干部职工,面对面告知,自己写承诺书,提醒大家不要违规。”物价局纪检组长杨蒲利说。

2015年,蒲城县某镇维稳中心主任为其儿子违规操办完灯宴,违规收取单位同事礼金,被警告处分。2016年,寨子村一名村干部违规为孙子操办满月宴,被党纪处分。2017年,大西村一名支委在县城买了套房,违规操办乔迁宴,被查处。2018年,宣化村一名党员违规操办升学宴,受到处理……这些干部被及时查处,有效狠刹了此风。

因为属于明知故犯,这些人在受到处罚后,没有一丝异议。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县、镇纪委的引导和推动下,孙镇吴家、荆姚镇史家等一些村的监委会还倡导组建了红白理事会,用村规民约规范红白事宜操办,引导群众喜事新办、礼金压缩,丧事简办、简餐答谢,树立文明节俭新风。


县纪委监委干部在田间地头了解产业扶贫资金落实情况

治,小微腐败

良村,是兴镇纪委书记周新平的包联村,常去贫困户家里慰问,和群众一来二去成了熟人。2017年的一天,贫困户张应虎开了口,有20元钱不知村上为啥收。

这一问,问出了“事”,一查,果真有问题。

原来,良村村聘会计在给群众办理低保、残疾人补贴的过程中,像照张相、复印表格这些事项,一件事收取20元的办理费用,从2016年4月到7月,涉及4户群众,共计790元。

县、镇早已明确,在办理此类事项时,不允许收取任何费用。

最终,镇纪委责令良村解聘该会计,违规收取的费用退还群众,由于收费涉及群众较多,造成一定影响,给予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党内警告处分。20184月份,在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就因为这个处分,原支书被镇党委取消了候选人资格。

党睦镇党南村监委会委员张乾州将2名死亡人员纳入家庭享受低保人口数,被党内警告处分。

龙阳镇统一村村委会主任王润平违规为其子申请高中生助学金,违反了廉洁纪律。

随着查处力度加大,深潜于基层的“微腐败”问题越来越难隐身。2018年蒲城县先后查处侵害群众利益案件150件,真正让群众感到纪委就在身边。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看清红线才能不踩红线。蒲城县纪委在持续查处、通报违纪案件的基础上,还梳理扶贫、惠农领域等政策规定,列出各级干部履职的“负面清单”,汇编成《红线勿踩》《雷池勿越》两本册子,让各级干部头脑清醒知边界、干净干事守规矩。

从敏于“大案要案”到“大小统管”,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抓早抓小上,对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提醒、早处置,起到了从小处着手、防止跌大跟头的效果。

一年到头,蒲城县纪委要查办这么多案件,开展监督执纪诸多工作。基层执纪能力靠什么保证?执纪力量又从何而来?

评选“工作之星”,蒲城县纪委以实绩确定参选资格,候选人大会演讲竞评演讲竞评,汇报学习收获、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竞评结果与年度考核、干部选任相挂钩,结果通报全县。

刚刚获得全县纪检监察系统首轮“工作之星”称号的尧山镇纪委书记陈煜感到,“这让我们工作有了压力,团队有了活力。”

“以前,平时面对监督对象执纪,到年底对我自身的考核,又让监督对象给我划票,工作起来很掣肘。现在,由县纪委对纪检监察系统的干部单独考核,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比监督执纪问责,没有了履责的顾虑,增添了不甘落后的心劲。”永丰镇纪委书记贾杰琦说。县纪委在纪检监察系统推行“考核单列、绩效量化”,聚焦重点任务,工作实绩量化,让大家专心执好纪、办好案。

到群众中去,蒲城县纪委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锤炼干部的大熔炉,让纪检监察干部到群众中去,参加生产劳动,转变工作作风。

县广播电视台纪检组长李进忠告诉记者,“到纪委机关上挂真有收获,思考问题站位变高了,工作水准提升了。”

县纪委统筹调度全县执纪力量,不仅开展上挂下派,还组建了7个统筹联动办案协作区,建立了审理人才库、巡察人才库。同时,县委还支持县纪委统揽村级监委会工作,把监督执纪的触角延伸到了群众身边。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共蒲城县纪委 蒲城县监察委员会

陕ICP备05001920号

投稿邮箱:pcjwxc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