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蒲城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蒲城县监察委员会 主办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当代陕西》:蒲城破解熟人圈系列之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
来源: 当代陕西        作者:王雅       发布时间:2019-01-25

“你盖这房子,给村上交钱了没有?”

“你谁啊?才有人来问过的啊。”

“我们是县纪委的,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们反映。”

“民生底线大访察”中,纪检监察干部从群众嘴里“聊”出些线索。这是近些年,在蒲城县纪委监委里悄然兴起的工作方法。

不惊动不影响任何人,利用群众“闲”下来的时间、乐意唠家常的心理,看似简单的攀谈,干部们不仅了解了百姓的真实情况,还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隐藏在基层平时的“隐疾”。

长路漫漫,但有民生民心作为导航,监督不盲目。

近年来,蒲城县纪委监委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把“眼睛瞪起来”“腿脚动起来”“重心沉下去”,开展“接地气”式走访,到群众“家门口”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收集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打通了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接近民生处有“探头”
2018年4月,党睦镇孝东村党支部书记蒋顺喜又有了一个新身份——脱贫攻坚及社会风气监督员。

在蒲城计划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蒋顺喜对自己的新身份充满了责任感:“要是想靠亲戚给你点钱,那可永远给不富。百姓要唱好戏,还得我们搭好台。”

2017年以来,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蒲城县在各村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产业示范点。将整合的涉农项目资金,变“拨款”为“投资”,按每村至少30万元,投入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收益用于贫困群众分红和村集体增加积累。

原本这是一件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事,但蒋顺喜却发现,个别村子钱花了事却没有办好,资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有流失现象,老百姓有意见。

在社会风气监督员每季度的例会上,蒋顺喜与另外几名监督员把这件事向县纪委做了详细汇报。

县纪委接到反馈后,立即派出调查组,到荆姚镇新城村花椒基地里测算种植面积、尧山镇通康村苗木基地核查栽植株数……

2018年11月下旬,蒋顺喜受邀参加了县上的年终观摩,他亲眼看到,洛滨镇香菇种植基地、尧山镇万亩金银花产业园、苏坊镇奶山羊养殖基地等都已初具规模、形成带动效应,这让他十分欣喜。

现在,孝东村流转了35亩老梨园,改造成种植示范基地,一年下来,村集体就有3.5万元收入。尽管集体收益在全县275个村里仅达到中游水平,但蒋顺喜仍然乐得合不拢嘴:“带领大伙过上好日子,谁还愿意去上面告状呢。”

富了老百姓口袋,还要富脑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关键在教育,最大的民生也在教育。

蒲城县有10万学子,要搞好教育,就离不开监督。除了22名像蒋顺喜一样的脱贫攻坚及社会风气监督员,县里还创造条件支持纪委监委与其他监督力量相贯通。

2017年,县教育局纪委接到一条重要线索,部分公职人员子女享受国家资助,和困难群众争起了利益。

这条线索来自教育公众监督中心的监察室副主任刘永强,要举报同系统内部问题,他丝毫没有顾虑情面,如实将线索呈现到桌面上。

对此,县教育局马上联合审计、财政部门进行全县范围的大排查,把比对出的10余例违规违法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处理。

“唉!咋说哩……没有啥要反映的。”

2017年底开展的县委第二轮巡察中,徐忠洲作为第四巡察组组长,对龙池镇党委开展巡察,在重泉村走访群众时,他发现个别群众“话里有话”。

当晚,徐组长带着工作人员,凭着记忆摸到了那户群众家。两口子见没有其他干部跟着,便打开话匣子:“白天人多,我们不敢说,没想到你们还专门跑一趟……”

“我们村干部郝某将村上的一口机井私自经营,收取的钱装到了个人口袋。”

巡察组针对这条线索,进行了实地走访核实。随后将巡察中发现的其他问题线索一并“打包”,逐一移交县纪委和被巡察单位纪委,相关当事人都受到了严肃处理。

“巡察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群众因有思想顾虑而不敢揭露问题的情况。”徐忠洲深有感触地说,“在与群众交流时,我们‘小心翼翼’启发,‘胆大心细’询问,鼓励群众大胆反映问题,向反映人承诺严格保密,确保问题线索不藏不遮,不冤不枉,真实客观,咱要让巡察监督有实效呀!”

“现在对巡察工作也理解了。巡察组的同志也不容易,发现的问题‘走样失真’,回去汇报时交不了差;谈出来的问题‘轻描淡写’,反馈问题时群众又不会满意。”被巡察单位尧山镇的党委书记贾玮说。

蒲城县前三轮共巡察19个单位,发现问题307个,移交问题线索126条,逐一建立台账、查处销号。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中共蒲城县纪委 蒲城县监察委员会

陕ICP备05001920号

投稿邮箱:pcjwxc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