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自先秦设置重泉县时算起,蒲城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历经岁月沧桑,这座古城其独特魅力和内在气质越来越令人向往和崇敬。
不必说巍巍尧山和蜿蜒洛水的风光旖旎,也不必说五陵石刻和唐宋双塔的古朴神韵,更不必说时间之城的独具一格和各类丰富物产美食的诱人色香,蒲城尤其让人所尊重的是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淬炼而成赓续至今的正气廉脉。
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孟子曾说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的弟子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回答说此气至大至刚,要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而蒲城恰恰继承着先贤的思想,众多故事流传至今,以至有了“大气蒲城”的美名远扬。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清代名相王鼎和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在中华民族最为危急存亡的时刻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之际,性情刚烈忠贞爱国的一相一将挺身而出,或尸谏或兵谏舍生取义。他们的精神彪炳史册,代代相传影响深远,成为蒲城人浩然之气的典型代表。
桥陵石刻甲天下。唐桥陵中的石刻神兽——善辩忠奸的“獬豸”,更是寄托着民众对官吏能公正廉明正直处事的美好愿望。唐代大诗人杜甫从长安到蒲城路途写下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等诗句揭露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败生活,体现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期盼社会安定的忧国忧民情怀。蒲城的历史文化,透射出的是对廉明正气的崇尚,对苍生福祉的关切。
在蒲城县博物馆,有关廉政为民的碑石至今仍传颂着一个个清廉故事。《诫石碑》为官府地上铺石,上刻“俸尔禄膏民脂民易虐天难欺”,对为政者进行教育警醒;《齐三贵家业地亩记碑》记叙了清道光年间时任蒲城县令蔡信芳所办本县苏坊村民齐三贵家业地亩案的过程,体现了其为官清廉、扶弱济幼、公正办案的品格。后来他离任回乡,蒲城百姓拦道挽留,哭声相送,感动的蔡知县吟诵《罢郡》一诗抒发情怀——“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中一寸棉;蓦然回首众相亲,不觉心中一黯然。”这个故事曾被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报道传播。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夏,黄河决堤淹没了豫东、苏北、皖北五府二十三县。年届74岁的蒲城人王鼎受命治理水患,他忍着背疮疼痛,与民工同甘共苦朝夕筑坝,赶在第二年春汛之前完成黄河大堤工程。朝廷赞其“治河费用节省、质效均佳”。为官四十余载,王鼎两袖清风,离世时这位曾掌管大清国财政的一品官员遗留财产居然买不起一口像样的棺材。他勤政为民、躬身亲行、务实尽责的作风至今可鉴。
民族英雄林则徐来蒲城居住三个月为恩师王鼎守心丧,向王鼎的家人赠写《十无益》家训:“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同样有着积极引导人们清廉为人处事的意义。
“兵谏一篇留浩气,铁窗半世亦英雄。”杨虎城将军主政陕西期间,兴修泾惠渠、洛惠渠两大水利工程,滋养灌溉着百万亩沃野良田至今。他将商税、棉花费、卷烟特税全数拨归教育厅,并表态“无论任何人或借口何事,均不得提取分文”。自己出资在家乡蒲城修建了尧山中学、尧山小学、甘北培民小学。他倡导廉洁奉公,并劝勉下属说:“人太爱钱了就不值钱。你看那钱串子就像一条蛇,谁被缠住,谁就要招大祸。”蒲城籍抗日名将包森威震敌胆,叶剑英元帅称其为“中国的夏伯阳”。他以身作则,从未谋过任何私利,牺牲时除军装外没有一件像样的衣物,更无值钱的遗物。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蒲城古今先贤的正气和廉洁人格光芒穿越时空,深受群众敬仰传为佳话。可是与此相反的是,那些腐化堕落的人在权力、金钱等欲望诱惑下罔顾法纪,铤而走险谋取私利,最终身败名裂、名利双失,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其中,也不乏有个别生长于蒲城的党员干部。他们曲解“大气蒲城”的本意,有的大吃大喝、贪污浪费损公谋私;有的妄自尊大,有天下唯我独尊之势,随意侵害群众利益;有的摆大架子,没有规矩意识,目无党纪国法……遥想当年何等意气风发、光环耀眼,然而因为忘记了初心使命、先辈的教诲、党旗下的誓言,丧失了理想信念,抛弃了廉洁自律,忘记了自我约束,最终辜负了党和群众期盼,落得个被党纪国法严肃惩处的结局,让自己的家人蒙羞,给社会留下的惨痛教训足以为戒。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前,“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等“三个年”活动深入推进,“清廉蒲城”建设如同缕缕清风,相携场场净雨,绦荡着千年古城的雾霾尘埃,带来了全新的气象。蒲城众多名人故居已成为爱国主义、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基地,吸引着一批批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瞻仰学习;一幅幅廉政宣传标语和宣传画走进机关单位和医院、学校和公园;党员干部们倾听廉政党课学习先进,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廉政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文件贯彻落实深入人心,《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等各类制度日趋完善,制度的笼子不断扎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对顶风违纪者严肃查处,一个个典型案例通报曝光;领导干部不仅日常工作中需遵守各项制度规章,而且八小时之外也要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广大党员干部一线克难攻坚,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排忧;县域各个重点项目建设日新月异,工业企业蓬勃发展,乡村环境美丽整洁,旅游景区新的画卷徐徐展开……
古朴而蕴含智慧的蒲城日晷雕塑,晷针直指苍穹,暗示着岁月的无声流逝。生命须臾,时空无穷。回首这座千年古城悠久厚重的历史,展望他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使人不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正是传统美德与廉洁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无声地滋润着一代又一代蒲城人的精气神。赓续千年的正气廉脉,为新时代蒲城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更美好生活提供着磅礴精神动力。